
肯塔基大學研究利用納米孔長讀長測序技術分析阿茲海默症患者腦樣本中的RNA異構體
2024年6月28日
古DNA研究揭示高原西部古人群與高原內外部古人群的複雜互動歷史
2024年7月23日解讀2024年重大科學問題 | 「中國境內古人類是否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2月,中國科協公布2024年度重大科學問題(10個)、工程技術難題(10個)及產業技術問題(10個)。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發起,中國古生物學會推薦的前沿科學問題「中國境內古人類是否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獲選入列。
2024年度重大問題難題徵集,突出前瞻性、創新性及戰略性,共收到來自102家全國學會、學會聯合體、企業科協與高校科協推薦的597個問題難題,涵蓋數理化基礎科學、地球科學、生態環境、製造科技、資訊科技、先進材料、資源能源、空天科技、農業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領域。一批院士專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問題難題的凝練推薦,129位院士專家在初選、終選等環節嚴格評議把關。

「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是否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是學術界與媒體極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亦是東亞地區人類起源與演化的未解難題。迄今,在中國境內近80處地點出土了更新世時期的古人類頭骨、牙齒和頭後骨化石,現有的化石證據顯示,人類在東亞地區的生存與演化時間可追溯至170萬年前或更早。中國古人類化石的研究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是1929年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的發現。1949年之後,中國古人類學得到迅速發展,發現了一大批新的地點和化石材料。21世紀以來,田園洞、崇左、道縣、許昌、華龍洞、夏河、哈爾濱、鄖縣等人類化石的新發現及其相關研究進展,使得國際古人類學界對東亞地區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關注不斷增加。
該重大問題的建議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介紹,根據目前發現的證據,人類起源與演化過程包括最早人類的出現(從猿到人的過渡)、早期人類演化、直立人起源與演化、現代人起源和現代人群形成與擴散等。對這些涉及人類演化不同階段的研究形成了古人類學研究的前沿與熱點。
「“中國境內古人類是否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的核心科學問題包括中國境內最早出現的人類是什麼人群、中國直立人與智人關係、中更新世中晚期是否存在不同人群及其分類地位、早期現代人出現的時間及遷徙路徑、現代中國人群的由來等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對其核心科學問題進行了解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圍繞這一重大科學問題持續開展攻關研究,以東亞大陸古人類化石和全新世人類遺骸為主要研究材料,通過化石的體質形態、遺傳結構(古DNA、古蛋白)及伴生的考古學證據等綜合研究手段對不同類別化石特徵的形態表現特點、時代變化、區域變異進行系統的深入研究,分析論證東亞古人類和現代中國人群在年代學和形態學上是否具有連續性,現代中國人群到底來自哪裡,他們是否是當地古老型人類的直接後代等一些爭議性問題,在此基礎上,揭示東亞大陸人類演化規律,厘清中國人演化的脈絡。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指出,該問題的解決對豐富人類演化史,探源華夏族群的起源和演變具有重大價值,通過科學闡釋東亞與世界其他地區人群之間的遺傳交流、文化碰撞融合、技術革新演變,對世界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演化研究具有原創性貢獻。